摘要

甲骨文"徝"字从"彳""直"声,表巡行义,为本字用法;传世文献中这一用法或假借"陟"字。"德"字从"心","徝"声,其正字本作"徳",西周早期金文已见,"德"为其俗讹体,产生于东汉;恩德、道德为其本义,训"升"为假借用法,训"升"这一用法的本字或为"陟"。"惪"为"德"省"彳"的省简异体。先秦时期"德""惪"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时代与地域互补性,战国时期■字形的使用大致具有地域互补性。疑"直"所从的■或与臬、圭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