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论语》的刘殿爵译本与安乐哲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描写并对比两译者作为“语言人”的译内行为和作为“社会人”的译外行为,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下进行译者行为合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受到译者文化身份、学术背景、读者等因素的影响,刘殿爵译本呈现出较高的求真度与务实性,安乐哲译本在“求真”的基础上偏向社会性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