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丽莎的哀怨》是蒋光慈作品系列中颇受争议的一部。自出版之初,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政治立场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即便是在文学史价值重估的今天,蒋光慈也仍未摆脱与其笔下女主人公丽莎一体同构的阴影。事实上,如果将这部小说置于以卡拉姆津《可怜的丽莎》为代表的俄国文学传统中考察,便会发现丽莎形象是超越作者个体经验的异域文化符号,这一方面引导我们重新梳理蒋光慈创作《丽莎的哀怨》的最初动机,另一方面则暗示了该作品陷于接受困境的真实原因。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助于修复文学史本身,还是对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重新审视。

  • 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