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中大病的界定和补偿分为"按病种"和"按费用"两种方式,补偿方式的选择对大病保险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见有文献对大病保险不同补偿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文章运用微观模拟方法构建大病保险微观模拟模型,包括:基础数据模块、医疗服务利用模块、政策实施模块和效应分析模块。在综合分析国内政策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方案主要选择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报销比例和个人自负封顶线等3个政策参数,并依据其不同程度和水平,共组合出14种补偿方案。文章利用2015—2016年上海市城乡居民医疗服务的微观数据,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结果显示,上海市"按病种"的补偿方案具有更高的受益率和医保实际补偿比,大病保险基金支出对受益人数的变化最为敏感,在"按费用"补偿的情况下,高费用段的大病保险补偿效应相对较弱,设置大病保险个人自负封顶线对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较小。建议大病保险的补偿应基于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突出大病保险的定位,发挥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的协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医疗费用负担和个人或家庭经济收入的关联机制,通过"按病种"和"按费用"结合的方式,精准识别大病保障对象,设立个人自负封顶线,提高大病保险制度的保障效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