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CDMD),选取自建库至2018年9月有关血液透析的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7篇文献进行分析,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血液透析有28个证候、5 747病例数。临床出现频率较高的本虚证候为脾肾气虚证(27.4%)、气阴两虚证(19.7%)、脾肾阳虚证(19.7%),出现频率较高的标实证候为血瘀证(28.4%)、湿浊证(26.0%)、湿热证(16.7%)等;临床出现频率前十位的症状有倦怠乏力(63.0%)、口干口渴(60.7%)、腰膝酸软(45.2%)、气短懒言(35.2%)、畏寒肢冷(33.1%)、皮肤瘙痒(31.1%)、腰痛(30.5%)、咽干(30.4%)、皮肤瘙痒(30.4%)、头晕(28.9%);最终提取出病性类证素14个(包括11个实性证素和3个虚性证素)及病位类证素3个,实性证素中以湿(63.5%),血瘀(32.3%)、热(20.8%)为主,虚性证素中以阴虚(50.7%)、气虚(48%)、阳虚(40.3%)为主。病位证素中主要位于肾(64.5%),其次在脾(51.3%);证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脾与气虚、阴虚关系密切,肾与湿关系密切,肝与动风、热关系密切。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证候表现纷繁复杂,血液透析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明显存在差异,血液透析后多参照透析前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且这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多样,通过证候要素提取研究,对规范血液透析中医辨证、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但仍亟需大样本的多中心的研究。
-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