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引起稀释性凝血因子变化,研究提出预防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的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40例,在24 h的时间内红细胞悬液超过了10 U,对患者的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输血后,FIB、PLT低于输注前,TT、PT、APTT及INR均较输注之前时间延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量输入血液之后,应当对患者体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数量等进行及时的观测,防止出现由于患者体内凝血因子、血小板减少而导致患者出血,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输注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从而更好提升输血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