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学人类学N级编码论关于无文字时代的大传统和有文字时代的小传统界定,理清了文学人类学长期探讨的文化文本与文学文本的复杂关系问题。中国少数民族诗歌是伴随族群、部落从无文字时代到有文字时代演进的文体。在无文字时代,中国少数民族诗歌表现为诗体或诗文合体的民歌、歌谣及史诗等韵文体的民间诗歌,以口头传统及其符号化的图腾、遗址的形式建构了自身具有的大传统原型。有文字时代,书面形式的中国少数民族诗歌创作,本质上是在已经符号化的大传统原型之下展开的解码与重新编码行为。这种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内在关联,体现着中国少数民族诗歌在文化文本与文学文本的总体性价值。中国少数民族诗歌作为文化文本和文学文本的总体性、统一性文本,既能够阐明文学人类学的原型批评、文化诗学及民族志诗学等理论,也为当下学界建构中国文学人类学的话语体系提供切实的史料支撑与实证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