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陈丽妮; 罗黎力; 李德渊; 刘忠强; 乔莉娜*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9, 26(04): 274-279.
DOI:10.3760/cma.j.issn.1673-4912.2019.04.008

摘要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内收治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PICU的29例川崎病病例的特点, 并按1∶3配对, 与普通病房的川崎病患儿(87例)进行对比, 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与普通儿科组相比, PICU组的川崎病患儿住院时间及持续发热时间更长, 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肌酐、尿素、N端脑钠肽及降钙素原等相比更高, 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相对较低, 更容易伴有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50×109/L、白蛋白<30 g/L、肾功异常、脓尿及心脏损害, 且发热10 d后才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 IVIG)的情况更多, 抗生素、白蛋白、激素等使用率及IVIG需要大于2 g/kg的发生率均较高(P<0.001), 部分患儿确诊前使用了IVIG及激素。结论 PICU内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病情重且多不典型, IVIG耐药率高, 脏器损害多见, 易被误诊为脓毒症。推测可能有患儿误诊为脓毒症, 使用了IVIG及激素治疗后好转, 而一直未得到川崎病的诊断, 存在潜在的风险, 更加需要警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