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支架内再狭窄(ISR)已成为影响PCI疗效的主要因素。ISR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是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相关因素、介入相关因素和遗传相关因素等作用引起内皮损伤及功能失调,导致病理性内膜增生,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标准化治疗策略。降低ISR的发生率需要积极预防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也亟待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以及分子生物学、科技、药物和介入治疗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