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对婴幼儿肘关节功能及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1月至2015年2月,我科确诊收治并随访的16例(16肘)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患儿。所有患儿骨折均为高处跌落致伤,平均受伤年龄18(1137)个月;男10例,女6例;左肘9例,右肘7例;Salter-Harris I型3肘,Salter-Harris II型13肘;14肘患儿骨折移位方向为后内侧,2肘后外侧移位;6肘受伤时肱骨小头次级骨化中心未出现;5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1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其中1肘术中应用关节造影辅助闭合复位。最后随访时摄双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双肱骨正位X线片,测量肱骨尺骨角,肱骨远端前倾角及双肱骨全长,并采用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所有患儿双肘进行评价,采用独立与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对肘关节形态发育及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平均随访42.3(698)个月,最后随访时肘关节伸直角度患侧平均为5.9°(-10°22°),健侧7.5°(3°15°),P=0.33;屈曲角度患侧平均为124.4°(74°135°),健侧133.1°(123°145°),P=0.01;影像学指标肱骨远端前倾角患侧平均为47.1°(25°59°),健侧51.9°(35°65°),P=0.073;肱骨尺骨角平均为1.2°(-18°14°),健侧8.8°(2°19°),P=0.001;肱骨全长患侧平均为20.7(16.026.3)cm,健侧20.3(15.525.8)cm,P<0.001;MEPS患侧平均为85.6(7095)分,健侧95(90100)分,P<0.001。肱骨尺骨角分别与骨折复位方式和Salter-Harris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0.23);术后MEPS与移位方向、Salter-Harris分型以及复位方式和肱骨小头次级骨化中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35,1.00,0.93)。结论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婴幼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可获得优良的肘关节功能,但肘内翻畸形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关节造影下辅助骨折复位,可能有利于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