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3例, 女46例;年龄为(63±11)岁。患者均行3D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前3 d内, 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获取患者骨骼肌含量。观察指标:(1)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临床特征。(2)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3)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4)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术前和术后生命质量评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U非参数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并用球形检验其方差。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1)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临床特征。10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 肌少症42例, 非肌少症67例。肌少症患者体质量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20.3±2.3)kg/m2、92%±9%、79%±11%;非肌少症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2.7)kg/m2、97%±9%、85%±11%, 两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7, 2.46, 2.77, P<0.05)。(2)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肌少症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08(192, 231)mL、(3.4±0.9)d、(11.4±3.2)d、26例;非肌少症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5(150, 215)mL、(2.8±0.7)d、(9.9±1.6)d、14例, 两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4, t=3.25、3.38, χ2=18.69, P<0.05)。(3)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结果显示:肌少症和BMI降低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04, 1.98, 95%可信区间为1.24~3.36, 1.09~3.60, P<0.05)。(4)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术前和术后生命质量评分。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8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整体评分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上述指标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效应结果显示:两者上述指标组间效应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肌少症增加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降低患者术后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