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米艇是清代广东沿海一带的民间运输船只,乾嘉时期被引入水师,成为粤省主要外海战船,是清代水师“由民转军”模式的典型代表。乾隆末年,东南海盗泛滥,米艇率先引入广东水师,从地方临时私募民船过渡为水师正式战船。嘉庆初年,米艇从粤省推广到全国,并从编制外的替补战船升级为经制战船,但作为其经制战船身份标志的经费全额报销一直未能兑现。米艇能否实现全额报销与清廷财政经费以及海上盗患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川楚教乱平定后,国家财政稍为宽松,沿海盗患加剧,清廷遂加大海防投入,米艇终获得全额报销。米艇“由民转军”过程折射出新式战船进入体制的曲折,反映出鸦片战争前中国海上力量虽非完全停滞,却与“由军转民”的世界海军发展潮流相背离。
-
单位中山大学; 历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