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癌炎性微环境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及两者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53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包括转移癌31例和原位癌22例,取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测定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炎性微环境标志物白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IL-6、NF-κB、STAT3、TNF-α局部组织中含量转移癌>原位癌>对照组(P<0. 01);局部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转移癌<原位癌<对照组(P<0. 01);N-cadherin阳性表达率转移癌>原位癌>对照组(P<0. 01)。根据具体阳性表达情况将53患者进一步分为E-cadherin阴性且N-cadherin阳性组(E-/N+) 29例,E-cadherin与N-cadherin共阳性组(E+/N+) 13例、E-cadherin阳性且N-cadherin阴性组(E+/N-) 11例。IL-6、NF-κB、STAT3、TNF-α局部组织中含量E-/N+组>E+/N+组>E+/N-组(P<0.01)。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26. 4%。癌组织IL-6(P=0. 001)、NF-κB(P=0. 005)、STAT3(P=0. 004)、TNF-α(P=0. 007)含量对预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最佳工作点分别为51. 87 nmol/g、5. 44 nmol/g、6. 78 nmol/g和17. 95nmol/g。E-/N+(P=0. 004)、IL-6>51. 87 nmol/g(P=0. 026)、NF-κB>5. 44 nmol/g(P=0. 018)、STAT3>6. 78 nmol/g(P=0. 021)与TNF-α>17. 95 nmol/g(P=0. 042)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明显偏短。结论胰腺癌的肿瘤炎性微环境与EMT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胰腺癌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