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海区是全球重要的热量和水汽源区,在气候系统中起到驱动作用。印度尼西亚海道的开合控制了印—太暖池之间水体和热量的输送,影响着暖池的发展与演化。晚中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向西朝欧亚板块持续俯冲,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强烈陆陆碰撞,澳大利亚板块于10 Ma开始向北俯冲,这些构造运动使印度尼西亚海道逐渐关闭,改变了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之间的洋流体系。在上新世时期,作为西太平洋暖池和东印度洋暖池的连接纽带,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水体来源由高温高盐的南赤道太平洋水团转变为低温低盐的北赤道太平洋水团。印尼海道的关闭造成了印尼贯穿流的改变和西太平洋暖池逐渐强化,使东印度洋海水表层温度降低,次表层海水盐度降低。印尼海道和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协同演化不仅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和东非大陆的干旱气候有关,还降低了对北半球高纬地区的热输送。经向热输送的改变可能促进了北极冰盖的形成,但是其对北极冰盖形成的具体的影响途径和影响程度的大小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
单位同济大学;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