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和《名医类案》中治疗泄泻方药的用药特点,探究肝郁脾虚泄泻的机理及辨证要点,对其进行科学全面地阐释,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借鉴。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和《名医类案》中治疗泄泻的80例方药分析其用药规律,对方药中出现较多的单味药进行排序,对这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单味药进行归经统计,然后对这些药物的药性和药味进行归类统计。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在《临证指南医案》和《名医类案》中记载治疗泄泻的80个药方中,有17味药出现最多,次数由多到少排列依次是茯苓、白术、陈皮、泽泻、白芍、半夏、人参、黄芪、厚朴、乌梅、川芎、猪苓、桂枝、山楂、炙甘草、菟丝子和知母,且这些药物归脾经的居多。在病机归类上,治疗肝脾不和以及从湿论治的证型病案最多;且在药物药性方面,温性药物使用最多。而在药味上,甘、辛、苦味药物则使用较多。结论: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和《名医类案》中治疗肝郁脾虚泄泻方药的用药分析,可知肝郁脾虚泄泻的发病以脾虚为本,肝郁、湿邪是其中重要的病机。因此在治疗上要以治疗脾虚为核心要义,以疏肝理脾、抑肝扶脾为治疗原则,要把祛湿作为临床诊治的关键。

  • 单位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