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疗原发性恶性胃肠道淋巴瘤39例临床研究

作者:彭健宏; 肖斌毅; 李聪; 张荣欣; 陈功; 李力人; 卢震海; 丁培荣; 万德森; 潘志忠; 伍小军
来源:广东医学, 2017, 38(04): 527-530.
DOI:10.13820/j.cnki.gdyx.20170309.005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对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L)的临床疗效,为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PGI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7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47岁)。Ⅰ期12例(30.8%),Ⅱ期7例(17.9%),Ⅲ期6例(15.4%),Ⅳ期14例(35.9%)。采用logistic逐步分析方法分析PGIL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生存率。结果 28例行择期手术(71.8%),11例因急腹症行急诊手术(28.2%)。其中,23例(59.0%)肿瘤完全切除,11例(28.2%)肿瘤部分切除,5例(12.8%)肿瘤未能切除。除3例(7.7%)患者单纯外科手术治疗外,36例均接受综合治疗,其中,23例(59.0%)行手术联合术后化疗,13例(33.3%)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化疗是恶性胃肠道淋巴瘤发生急腹症的危险因素(OR=5.083,95%CI 1.02825.135,P=0.046)。生存分析提示,择期手术的2、5年生存率均为82.3%,明显高于急诊手术的34.1%、17.0%(P=0.001);肿瘤完全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部分切除及未切除患者显著提高(89.7%、36.4%和26.7%,P=0.006)。结论术前化疗是引起PGIL发生急腹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手术时机和切除范围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GIL应推荐择期手术,争取肿瘤的完全切除,对于肿瘤未切除而行化疗的患者应警惕急腹症的发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