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补子"一词最早在明朝末期出现使用,又代称为"胸背"或"花样"。直至清代,人们才习惯把这种区分官位等级的服装饰件称为"补子"。补子的设计从侧面反映了同时期上层阶级的审美趣味和严格的等级制度。现如今,补子已被人们视为珍贵的文物藏品。补子作为一种封建社会礼仪制度下的独特产物,它不仅是传统的工艺服饰,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系统地区别了各个阶级的官员身份和职能,同时也增强了服饰的艺术感和文化性。一、明代官服补子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