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移情”心理的基础上的,这种“移情”的世界观嫁接到艺术、伦理之上,渐渐地形成了做人做事的普遍准则和情感上的固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少量的人丧失了个性和私情。《红楼梦》的“情”,是个人私情的生动展现,是自然本性的真实生发,是对独立人格的强烈追求。《红楼梦》之所以是个悲剧,正是因为它虽然展现出了个体对“尽情尽性”的追求,但作为感性生命的个体却在传统礼教规范的藩篱中并未找到其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