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30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176例, 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0例), 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ACI患者是否合并颈AS斑块的发生, 并排除在观察期间死亡和失联的病例, 最终对照组入选病例69例, 观察组入选7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HBO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12个疗程行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观察颈内AS程度、狭窄程度、易损斑块减少和稳定斑块增加情况, 并检测斑块厚度、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长径。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和4个疗程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素(ET)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疗程颈AS程度明显减轻(Z=-2.12, P<0.05;Z=-2.89, P<0.05);与对照组治疗6、12个疗程比较, 颈AS程度也明显减轻(Z=-2.01, P<0.05;Z=-2.58, P<0.05)。与治疗前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疗程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Z=-2.17, P<0.05;Z=-2.34, P<0.05);与对照组治疗6、12个疗程比较, 颈动脉狭窄程度也明显减轻(Z=-2.00, P<0.05;Z=-2.17, P<0.05)。与治疗前比较, 观察组治疗6、12个疗程斑块厚度、斑块长径、IMT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 AS斑块厚度、长径及IMT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 观察组治疗2、4个疗程后血浆CRP、MMP-9、ET和Hcy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 与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 血浆CRP、MMP-9、ET和Hcy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疗程HBO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改善ACI患者颈AS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 使易损斑块转为稳定斑块;另外血浆CRP、MMP-9可能是易损斑块稳定性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其稳定性与治疗后患者血浆ET和Hcy水平有关。
-
单位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神经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烟台毓璜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