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癌痛模型小鼠疼痛及其诱发的抑郁情绪的影响,采用转录组学技术从基因层面探讨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参与癌痛多维度调节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于股骨内注射含有Lewis肺癌细胞的PBS悬液建立骨癌痛模型。电针组小鼠在造模后第10天开始进行电针干预“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2 d。采用X线和HE染色观察荷瘤股骨远端骨质损伤情况;von Frey检测小鼠机械性痛阈值变化;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小鼠抑郁情绪;提取小鼠BLA组织RNA建库,转录组学测序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差异表达基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8(Tnfsf8)、骨髓基质细胞抗原1(Bst1)、前强啡肽原(Pdyn)、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β4(Scn4b)mRNA表达水平。结果:X线和HE染色可见小鼠股骨远端显著骨质损伤。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造模后第1、4、7、10、14、21天机械性痛阈值显著降低(P<0.001,P<0.000 1),糖水偏好指数显著降低(P<0.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造模后第14、21天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P<0.000 1),糖水偏好指数显著升高(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LA共筛选出404条差异基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BLA共筛选出329条差异基因,其中在模型组表达上调而在电针组下调的基因共45条,在模型组表达异常上调而被电针干预下调的基因共28条。将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GO注释结果显示上述差异基因主要功能富集在与神经炎性反应相关的配体受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及细胞因子活性,以及与神经元兴奋相关的神经肽信号通路、钙离子介导的信号传导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炎性反应相关的通路如白细胞介素-17通路等。模型组Tnfsf8、Bst1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P<0.05);模型组Pdyn、Scn4b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电针可以显著缓解癌痛及其诱发的抑郁样情绪,其机制可能与模型动物BLA内神经炎性反应的缓解及特定神经元的异常活动的恢复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