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 block, TTPB)与胸骨旁神经阻滞(parasternal nerve block, PSB)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中舒芬太尼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OPCABG的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TTPB组(T组)和PSB组(P组), 每组50例。C组行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全凭静脉麻醉;T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TPB, 再行TCI全凭静脉麻醉;P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胸大肌与肋间内肌平面阻滞, 后行TCI全凭静脉麻醉。记录3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及入手术室后(T0)、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成功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切皮时(T4)、锯胸骨后1 min(T5)、心包切开时(T6)、主动脉侧壁钳部分阻断前(T7)、侧壁钳开放后(T8)、再灌后5 min(T9)、关胸时(T10)、手术结束时(T11)的舒芬太尼效应浓度、MAP、心率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检测术前24 h, 术后24、48、72 h的血浆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血气分析检测T0、T3、T6、T11及术后2、4、6、8、16、24 h的血糖和乳酸水平;记录术后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和术后当日、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追加镇痛药物情况及术后3 d内不良反应(寒战、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穿刺点感染、穿刺点血肿)发生情况。结果 T组和P组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 T3~T11时舒芬太尼效应浓度, T2、T10时MAP, 术后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 术后当日追加镇痛药物患者百分比, 术后2、4、6、8 h时血糖水平, T11及术后2、4、6 h时乳酸水平, 术后24、48 h时IL-6水平, 术后48 h时CRP水平, 术后3 d内寒战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T组舒芬太尼用量、T5~T11时舒芬太尼效应浓度、术后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P组(P<0.05)。与T0时比较:3组患者T6、T11及术后2、4、6、8、16、24 h时血糖水平升高(P<0.05);C组T11及术后2、4、6、8 h时乳酸水平升高(P<0.05), T组和P组术后2、4、6、8 h乳酸水平升高(P<0.05)。与术前24 h比较, 3组患者术后24、48 h时IL-6水平及术后24、48、72 h时CRP水平升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B和PSB在OPCABG术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和炎症反应, 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TTPB比PSB的镇痛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