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回顾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奥多·阿多诺为批判理论奠基,经过于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实现范式转换和规范定向,再到阿克塞尔·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规范性重构,以及近年来莱纳·福斯特、拉埃尔·耶吉、艾米·埃伦等一众新秀的崛起,历代批判理论家在共享某些核心概念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以各自的理论创构实现了代际更迭和传统更新。尽管几代批判理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在如下关键主题上却保持了一致性,这就是:对理性的黑格尔式理解,对哲学与社会研究之间联系的承诺,对社会病理的诊断,对虚假意识的揭露,以及内在超越的方法论。时至今日,批判理论在继续为社会研究提供潜能的同时,也面临着去殖民主义学术的挑战、丧失智识上的融贯性的风险、甚至是向自由主义的退却。文章提出,为了激活法兰克福学派传统的遗产,未来的批判理论家既要在继承左翼黑格尔主义概念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跨学科研究,又要与其当代批评者展开富有成效的对话。

  • 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