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物理学教授、凯维里(Kavli)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普林斯顿大学托马斯·琼斯数学物理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他在理论物理,尤其是规范场、粒子物理、超弦理论等方面有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他是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杂化弦理论的创立人之一。1962年,格罗斯教授获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本科和硕士学位;196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随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工作。1973年,格罗斯被评为教授,并且被提名为尤金·希金斯物理学教授和托马斯·琼斯数学物理学教授。1985年,格罗斯教授当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担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凯维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格罗斯教授的研究兴趣集中于量子色动力学、超对称场论、弦理论和大统一理论,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因量子场论中夸克渐近自由过程中的开创性发现获得了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于2006年任国际弦理论会议主席。本刊近日就如何走上物理学道路、如何在物理学研究领域产生新想法、当代青年人如何获得成功等问题对格罗斯教授进行了专访。访谈中,格罗斯教授认为,少年立志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首要方法,坚持不懈是通往诺贝尔奖的必经之路,物理学研究是理解自然运行方式的途径,保持好奇和激情是青年人成功必备的素质。

  • 单位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