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国家站和区域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6月29日—7月1日洞庭湖持续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暴雨发生在切变线南侧,急流轴左侧;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高低空急流耦合于洞庭湖区上空;高空槽波动,中低层低涡和切变线发展,有利于暖湿气流沿切变线辐合抬升;2)从水汽条件来看,印度洋水汽为主,其次是孟加拉湾—南海、太平洋地区;850 h Pa水汽通量增强(减弱)对强降水来临(结束)具有较好指示意义,水汽强辐合带(中心)对暴雨落区有较好对应关系;3)洞庭湖上空的对流层中高层处于南亚高压脊线附近,高空辐散条件较好;中低空急流的演变对暴雨的发展有明显影响;垂直上升运动和辐合辐散配置与降水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列车效应与逆风区长时间维持与强降雨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