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作者:杜英杰; 王古岩; 黄耀华; 杨丽静; 吉冰洋
来源: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4, 14(01): 792-795.
DOI:10.16563/j.cnki.1671-6272.2014.01.014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RIFLE标准定义急性肾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非急性肾损伤组(肾功能正常组)和急性肾损伤组(包括风险期、损伤期、衰竭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临床指标,计算患者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急性肾损伤的围术期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30例患者,男性94例(72.3%),年龄(48.8±10.0)岁。术后有67例(51.5%)的患者处于损伤期或衰竭期,其中共17例(13.1%)患者行术后血液透析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055,95%CI=1.003-1.110,P=0.039)、术前诊断为主动脉夹层(OR=21.770,95%CI=1.888-251.050,P=0.014)及围术期红细胞输入总量(OR=1.108,95%CI=1.002-1.225,P=0.046)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需要临床干预的发生率为51.5%(包括损伤期和衰竭期)。患者年龄、术前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及围术期红细胞输入总量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位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