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焦虑抑郁共病动物模型,为焦虑抑郁共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西酞普兰组。采用慢性束缚加孤养方法建模,模型组和西酞普兰组每日束缚4 h(10:0014:00),连续进行35 d,单笼饲养。造模14 d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西酞普兰组给予西酞普兰10 mg/kg,腹腔注射,注射剂量为0.1 m L/10 g,给药时间为21 d。应用糖水偏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模型抑郁症状的转化效度,应用空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模型焦虑症状的转化效度,同时观察西酞普兰对焦虑抑郁模型行为学改善作用。结果糖水偏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显示,慢性束缚模型组糖水偏爱指数明显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1)。空场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在中央区停留时间和运动路程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西酞普兰增加模型小鼠的中央区时间及中央区运动路程(P<0.05,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进入开臂次数比例及时间比例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西酞普兰未能逆转这种行为学改变。结论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表现为焦虑抑郁共病,转化效度稳定,可作为焦虑抑郁共病动物模型,用于焦虑抑郁共病生物学机制及其治疗研究。
-
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