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小鼠PM2.5染毒模型,观察小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变化,探讨PM2.5对卵巢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0.2592μg/μl)、中剂量组(1.56695μg/μl)和高剂量组(3.4560μg/μl),采用改良型气管滴注法,分别给予PBS或PM2.5混悬液30μl/次,每3天1次,间断滴注7次。观察其染毒期间的精神、体重变化。染毒结束后于动情间期称量小鼠体重及卵巢重量,计算卵巢脏器系数;观察小鼠卵巢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ER、PR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ER、PR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第1418天体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的卵巢湿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卵巢湿重和卵巢脏器系数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随着PM2.5染毒剂量的增加,卵巢皮质变薄,结构混乱,间质纤维化,颗粒细胞排列较对照组紊乱,卵泡数减少,卵泡闭锁相对增多,黄体细胞明显增大变空,炎细胞浸润增多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高剂量组卵巢组织中ER、PR表达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卵巢中ER、PR蛋白表达逐渐降低,高剂量组中ER、PR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PM2.5暴露剂量增加,小鼠卵巢组织损害明显,提示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环境可损害卵巢组织结构,进而可能破坏卵巢功能。
-
单位潍坊医学院;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