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政府治理中经常出现政策补丁现象,已有文献对其生成方式及产出效果缺乏探讨。基于全国“营改增”、天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深圳“禁摩限电”和长沙“楼市调控”4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显示:依据政策缺陷发觉途径和决策流程改进2个维度的不同情况,政策补丁的生成有“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知错就改”和“顾此失彼”4种模式。在产出效果上,尽管都有助于实现政策目标,但不同模式生成的政策补丁对特定问题的治理影响不同:“未雨绸缪”和“知错就改”模式生成的政策补丁能够比较好地起到完善或弥补原有政策体系的不足从而促进治理良性运行的作用,而“亡羊补牢”尤其是“顾此失彼”模式生成的政策补丁则容易造成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和治理秩序的混乱。改善政策补丁质量及其治理效果的基本途径,是增强政府决策者政策学习意识和能力、扩大决策的开放性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以及提高政策规划和顶层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