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胺质子转移、T2 mapping成像鉴别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

作者:田士峰; 刘爱连*; 孟醒; 陈丽华; 宋清伟; 沈智威; 王家正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 40(09): 1832-1835.
DOI:10.13437/j.cnki.jcr.2021.09.036

摘要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和T2 mapping成像鉴别Ⅰ期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息肉(E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Ⅰ期EC和13例EP的两组患者资料,术前均行3.0T MRI检查(包括APT和T2 mapping序列扫描)。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灶的APT值和T2值,采用同类相关系数检验两位观察者对两组病灶各参数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灶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对两组病灶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两位观察者测量各组数据的一致性均很好(ICC>0.75)。EC组的APT值[(2.491±0.494)%]大于EP组[(1.881±0.370)%],EC组的T2值[(83.502±11.997)ms]小于EP组[(94.612±12.90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值、T2值鉴别Ⅰ期EC与E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41。结论 APT成像和T2 mapping成像可有效定量鉴别Ⅰ期EC和EP,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