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哈贝马斯通过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的"共振作用",以"沟通行为的合理性"力量为支撑,从"公共领域"到"生活世界",完成了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从"策略行动"到"沟通行动"的视角转换,由此,其理论重心也从"现实的沟通共同体"的比较研究转移到了对"理想的沟通共同体"的批判性重构。相对于哈贝马斯所讨论的"政治公共领域","中国式"的公共领域的存在,是以实现"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现代化目标"为最根本的命题。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公民的社会生活日趋法治化、理性化,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明晰,从深层意义上说,全球化、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浪潮为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不竭动力。

  • 单位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