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植被变化及其与驱动因素的关系研究是开展大规模植被恢复效益评估以及进一步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仍不明晰。以广西为例,基于NDVI、气温、降雨和DEM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线性趋势分析、统计降尺度和偏相关分析法,对1982—2016年广西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2—2016年广西多年平均NDVI为0.53,年NDVI呈波动增长趋势,变化率为0.013/10a。广西植被覆盖呈南部、东部向中部、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非喀斯特区的植被覆盖高于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区,高海拔地区的植被覆盖低于低海拔地区,高植被覆盖主要分布在坡度为0°~10°、>40°的南坡和东南坡;(2)非喀斯特区的NDVI增加趋势明显,峰林平原的NDVI出现下降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植被改善越明显。不同坡度和坡向的植被覆盖变化存在差异,但植被改善区所占面积比例均大于退化区;(3)广西多年平均气温为20℃,变化率为0.255℃/10a,呈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8 mm,变化率为22.43 mm/10a,呈南部、东部向西北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NDVI、降雨量和气温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4)NDVI受气温的影响程度强于降雨,尤其与冬季气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夏季降雨具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峰丛洼地的NDVI与降雨呈明显的负相关,峰林平原的NDVI与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