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更好的诊断、治疗及减少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NICU 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的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1:1比例随机选取同期确诊为单纯Ⅱa以上的NEC患儿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组与单纯Ⅱa以上NEC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起病年龄、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组与单纯Ⅱa以上NEC组患儿在超敏CRP>80 mg/L和血小板计数<50×109/L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组死亡或放弃的人数较单纯Ⅱa以上NE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组患儿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有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等,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占50%以上。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均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美罗培南敏感。(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有显著相关性的变量为血小板计数<50×109/L(OR=3.48,95%CI:1.358.68)和男性患儿(OR=2.09,95%CI:1.024.85)。结论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患儿预后不良,对可疑患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减少病死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