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媒介化社会”与“风险社会”交织,世界的不确定性凸显。基于对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基恩教授的访谈,本文厘清了不确定性的内涵及原因,并在跨学科视野下,从媒体实践、哲学思辨、民主政治、社会生活多层面探究了不确定性的应对之策。基恩教授提出,不确定性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缺乏把握。洪水和火灾、物种破坏、大国实力消长、对民主的不满等都是导致不确定性上升的因素。在媒体实践层面,相较于突发新闻,调查性的、对语境敏感的、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夸张和谎言的“非突发新闻”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更好方案;在哲学思辨层面,虽然杜威抨击了寻求有关终极永恒现实的确定知识的西方哲学传统,但由于技术官僚的偏见和对征服自然的信仰,其实用主义解决方案仍值得商榷;在民主政治层面,受数字网络化通信革命驱动的监督式民主激发不确定性,让人们认识到世界的可塑性并想象其他可能性;在社会生活层面,作为“人为的确定性”的习惯既可能对人类行为倾向产生有害影响,也可以增强人们驾驭生活变迁的创造力。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时代,基恩教授的“能够主义”或赫希曼的“可能主义”比单纯的悲观主义或乐观主义更具建设性。
-
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