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现代汉语一组近义副词“恰好、恰恰、恰巧”进行比较研究,说明汉语虚词语义分析中的三项重要特征:概率、预期和管控。文章首先指出“恰X”词共有的语义背景是“项目A和项目B(在某方面)发生相同、相符、相反、相异或相通等关系的联系”,它们共有的语义核心是“低概率的精确性”。接下来进一步讨论三者之间的内部区别:“恰恰”正逐渐演变为一个纯粹的反预期标记;“恰好”可以在“管控”性的语义环境中出现,带有“克服困难障碍”的意味;“恰巧”的使用基于无预期无展望的环境,带有一定的“意外”因素,近期有朝“如意性”发展的倾向。文章最后简要讨论“正好”与“恰好、恰恰、恰巧”的差别,指出“正好”也可以出现在高概率的语境中,因此和“恰好、恰恰、恰巧”有重要差别。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