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11个含有不同单显性(R1、R2、R3、R4、R5、R6、R7、R8、R9、R10、R11)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鉴别寄主,对云南省会泽县村同一发病田块前、中、后期3个群体的马铃薯晚疫病菌59、158和75个菌株进行毒性频率和小种鉴定,分别鉴定出31、60和30个小种,大部分小种只检测到一次,其中优势小种为超级小种(含有11个毒性基因的晚疫病菌),占整个群体的53.33%;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优势小种频率、小种复杂度呈上升趋势,但小种多样性呈降低趋势,在马铃薯生育期间除了avr4外,其它毒性基因的频率未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小种演化速度快,小种结构复杂,在该地区种植起源于Solanum demission的R1R11抗性基因存在较高的失效风险。
-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