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5~2018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马婉婉; 苏斌; 吴家兵; 陈芳; 孙永; 龚磊; 撒楠; 孙袁芳; 李李*
来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0, 26(01): 1-37.
DOI:10.19837/j.cnki.ahyf.2020.01.001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18年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资料,了解其在人群、家禽家畜感染情况和食品、水及媒介昆虫带菌情况。方法 2005~2018年分别在芜湖市、蚌埠市、萧县设立监测点,采集腹泻病人粪便、宿主动物粪便、媒介昆虫、食品等标本,经增菌、分离培养O157∶H7菌株,并用PCR方法对阳性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测定。结果 2005~2018年共监测各类标本21 966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标本123份,总阳性率为0.56%。其中宿主动物粪便阳性率最高,为1.07%(97/9 082);媒介昆虫标本阳性率为0.93%(17/1 835);食品、水标本阳性率为0.24%(6/2 533);腹泻病人粪便阳性率为0.04%(3/8 516)。从阳性标本中分离O157∶H7菌株123株,PCR测定2013~2018年检测出的菌株均未携带毒力基因。结论安徽省监测点宿主动物仍有散在的动物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且萧县存在人感染O157∶H7病例,应继续加强监测和对动物粪便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