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合运动"海外救助金是海外支援中国共产党抗战的重要一环。国内外研究者大多聚焦于工合海外救助金在海外各地的筹集过程,对"工合运动"海外救助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分配情况研究不够深入,并与材料有出入。通过运用计量史学方法研究发现,海外救助金大体按照合作社人数规模分配,彰显工合运动"公益为先"的原则。其原因在于,有话语权的分配决策者重视社会影响,故更青睐注重公益且简单普遍的分配原则,以吸引更多海外捐助。从长远看,"工合运动"海外救助金的分配伴随着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游击区的特殊救助渠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工合社因人数优势而受益于"公益为先"这一分配原则,"工合运动"海外救助金促进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小工业发展,支援了全面抗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