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诗经》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滥觞,物被赋予了美学、情感和教化的功用成为诗歌中的意象。然而在后世对意象的引用中,一些意象虽生于《诗经》却超越了经典,若仍强行与《诗经》相联系会造成生硬解读。《诗·秦风·晨风》中“鴥彼晨风,郁彼北林”在《毛诗序》中出于政教化目的被解读为讽谏秦康公弃贤臣,并因此达成一种经学共识:“晨风”为鸟类,意旨“忧愁”,含“讽谏”之义。然而后世对“晨风”的应用超越了《诗经》“晨风”的内涵,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诗境意蕴。审美主体在鉴赏意象时所经历的心理步骤大体为:领悟意象基本词义、整体把握进行“互文性”联想、以心灵入境完成诗学阐释。本文相应从语义、互文、鉴赏三个方面谈论“晨风”对《诗经》及《毛诗序》的超越,通过对“晨风”意蕴的探讨,洞察意象对权威性文本的超越。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