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矫”的本义为揉直箭杆,引申义有纠正、违背、假托、虚伪等,其壮健义则是在唐朝时假借了“狡”的义项。“狡”的本义是少壮的狗,引申义有壮健、狡猾和狂暴。“狡”的壮健义在先秦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时均有使用,在唐宋以后的文献中使用已经开始减少,现代汉语中几乎不用“狡”来表示壮健。与之相反,“狡”的狡猾义在先秦两汉时并不常见,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突然大量使用。“狡”字字义变化的原因与义符“犭”有关,在汉后期狗的负面意义产生,魏晋南北朝时期激增,“狡”也受此影响,负面色彩浓厚,不再适于表达壮健的褒义色彩,其壮健义逐渐由“矫”字承担,并沿用至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