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辅助置钉在44例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超; 孙小刚; 李昊; 田永昊; 原所茂; 刘新宇; 王连雷*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1(03): 107-11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1116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脊柱侧弯患者临床资料。44例采用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机器人组);52例采用徒手透视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徒手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剂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通过X线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治疗前后脊柱冠状位和矢状位参数变化、顶椎旋转角、术后旋转分级以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结果 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后Cobb角、SVA及顶椎旋转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两组术后顶椎旋转改善率及旋转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组(96.5%vs 88.6%,P<0.05)。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辐射剂量高于徒手组[(4.85±0.44)μSv vs(15.97±2.35)×10-5μSv;P<0.05)]。机器人组外科医生术中辐射剂量低于徒手组[(2.96±0.75)×10-5μSv vs(6.35±0.93)×10-5μSv;P<0.05)]。机器人组手术时间多于徒手组[(7.1±2.2)h vs(5.5±1.6)h;P<0.05]。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有效地提高了脊柱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单位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