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长白山区白江河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2018年9月,分别在排水泥炭沼泽区和天然泥炭沼泽区布设采样点,采集0~135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的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其它理化指标以及土壤酶活性,研究排水泥炭沼泽与天然泥炭沼泽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0~135 cm深度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247.62~438.90 g/kg和263.33~448.08 g/kg,易氧化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33.63~76.82 g/kg和40.79~79.38 g/kg,微生物量碳质量比为1.91~5.71 g/kg和1.90~4.98 g/kg,易氧化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33.63~76.82 g/kg和40.79~79.38 g/kg;排水泥炭沼泽0~135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大于天然泥炭沼泽,且在0~80 cm深度土层最明显;排水泥炭沼泽0~135 cm深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总体上小于天然泥炭沼泽,也是在0~80 cm深度土层最明显;排水泥炭沼泽0~20 cm深度和100~135 cm深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小于天然泥炭沼泽,而45~100 cm深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含量则大于天然泥炭沼泽;土壤碳氮比、全氮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排水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关键因素;土壤含水量、pH、全磷含量、碳氮比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影响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