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孤立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以孤立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96例,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周围性眩晕组62例与中枢性眩晕组34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颈椎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观察患者自发性发作、眼球震颤、恶心呕吐、耳鸣和听力减退等临床症状,采用眩晕评估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眩晕程度;观察中枢性眩晕组患者血管有无发生狭窄、发育不良、非自然扭曲以及闭塞,并统计血管狭窄发生率及发生部位。结果中枢性眩晕组患者既往病史中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周围性眩晕组(P <0. 05),但2组间糖尿病、颈椎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中枢性眩晕组自发性发作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周围性眩晕组(P <0. 05); 2组间眼球震颤、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的发生率以及眩晕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中枢性眩晕组患者发生血管病变63处,其中1例患者未发现血管病变,对重度狭窄患者置入支架后,眩晕症均未复发;各主要血管均存在血管病变,其中椎动脉(44. 44%)占比最高,其次为颈颈内动脉(36. 51%),基底动脉(1. 59%)和大脑前动脉(1. 59%)均较低;中枢性眩晕组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程度不同,其中狭窄<50%(31. 75%)和非自然扭曲(31. 75%)占比最高,其次为狭窄≥50%或闭塞(22. 22%),发育不良(14. 29%)最低。结论仅通过临床症状很难准确判断孤立性眩晕的发生原因,医师应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分析,必要时进行脑血管造影术(DSA)影像学诊断,以明确患者发生眩晕的原因,从而对症治疗。

  • 单位
    长安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