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研究木薯间作甜瓜模式下木薯产量、品质、光合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为进一步改进长沙产区木薯间作甜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木薯(南植199)和甜瓜(湘甜薄脆)为试验材料,设计以木薯单作(CK)为对照,木薯间作甜瓜时,以甜瓜3种种植密度(T1、T2、T3,株距分别为0.5、0.7、0.9 m)为处理,研究木薯间作甜瓜对木薯产量、品质、光合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木薯单作相比,木薯间作甜瓜处理下,木薯单株结薯数、干物率和淀粉含量无显著性变化,间作提高了木薯单株产量、经济产量、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各处理对木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T2>T3>T1>CK。在间作模式下,木薯叶片的光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块根形成期与膨大期木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在块根成熟期T2处理下,木薯叶片的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间作处理下木薯叶片的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随着木薯植株的生长,土壤中蔗糖酶活性表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脲酶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而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间作对土壤中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较小,其中T2处理在木薯块根膨大期与块根成熟期土壤中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显著高于单作处理。综上表明,与木薯单作相比,木薯间作甜瓜模式提高了木薯光合性能及土壤肥力水平,从而提高了木薯的经济产量和品质,其中以2行木薯间作1行甜瓜,甜瓜株距为0.7 m的栽培模式最优,为适合长沙产区的木薯间作甜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