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微血流模式造影在计量位于颈动脉之间斑块内新长出的血管密度与数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255枚颈动脉斑块,主要包括低回声和混合回声的斑块。常规超声扫查患者双侧颈动脉,同时记录斑块的相关信息,然后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及微血流模式(SMI)环境下CEUS评估,观察记录CEUS及SMI环境下CEUS过程中位于颈部动脉的斑块新长出血管的位置及数量,储存图像。完成检查操作后,最后按照血流的级别划分标准,探讨CEUS及SMI环境下CEUS评估位于颈部动脉的斑块内新长出血管数量的一致性结果。结果 255个斑块中厚度<2.0 mm 76个,2.0~2.9 mm 66个,3.0~3.9 mm 59个,≥4.0 mm 54个,CEUS与CEUS+SMI模式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结果一致性Kappa值=0.710,P<0.05。<2.0 mm、2.0~2.9 mm、3.0~3.9 mm、≥4.0mm 4组斑块经Kappa检验,4组Kappa值分别为0.617、0.667、0.679、0.640,P<0.05,表示两种方法检测不同厚度斑块内新生血管数量的一致性较高。CEUS联合SMI模式相比于单用CEUS可发现斑块内更多的新生血管(χ2=5.381,P<0.05)。结论CEUS与CEUS+SMI模式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一致性较好,且相比单纯使用CEUS,微血流模式背景下超声造影可以提高斑块内新长出血管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