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探头血管超声在颅底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莫志晓; 张强; 马海峰; 陈罡; 惠品晶; 吴江; 袁帅; 翟伟伟; 虞正权*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 35(11): 1148-1151.
DOI: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9.11.016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型探头血管超声(MVD)在颅底病变手术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颅底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颅底病变包括:鞍区脑膜瘤6例,岩斜区脑膜瘤2例,KnospⅢ~Ⅳ级垂体腺瘤3例,鞍底斜坡区脊索瘤1例,眶内、颅底及蝶、筛窦曲霉菌感染后肉芽组织侵袭性生长1例。手术方法分别采用显微镜下开颅切除术(9例)和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术(4例),手术过程中均辅助应用MVD监测。术后行头颅CT和(或)MRI及激素水平随访。结果 13例患者中,6例鞍区脑膜瘤及2例岩斜区脑膜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3例Knosp Ⅲ~Ⅳ级垂体腺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1例鞍底斜坡区脊索瘤和1例眶内、颅底及蝶、筛窦曲霉菌感染后肉芽组织侵袭性生长的病灶均全切除。除曲霉菌感染患者术后视力未恢复外,其余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所改善。1例术前血催乳素水平>204.0 ng/ml的催乳素腺瘤患者,术后经口服溴隐亭并行放疗后,末次复查血催乳素水平为11.3 ng/ml。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均无垂体功能低下者。其中6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4例患者术后发热,经治疗后出院前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16.1±3.3)个月(10~22个月),影像学检查无病变复发的患者。结论 颅底占位性病变和侵袭性病灶在手术切除过程中辅助应用MVD,可实时监测术区被病灶侵袭、包绕、推挤移位的重要血管,避免术中及术后出现不良后果,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