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后浪"来袭,同时人口结构开始向"深度老龄化"转型,代际"冲突"成为时代的显在,整个社会呈现"青年文化"与"老龄化"并轨的文化症候。文章以《少年中国说》和《后浪》为个案,以"互动性"为理论视角,研究代际符号"老"与"少"如何形成一种对立话语结构,并实现从"前与后""始与末"等时间意义的表征,转向"新与旧""强与弱"等具有价值取向的情感偏好。通过话语考古,回到文本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去,探究代际"差异"怎样和为什么获得了现在的各种意义和应用的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