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器械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CRT应答率主要受患者选择、起搏电极植入位置、合适的起搏间期及完善的术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心脏非同步收缩是CRT治疗的理论基础,体表心电图显示具有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已证实可明显获益。其他如机械非同步、心肌瘢痕、心力衰竭病因等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RT获益。目前尚未发现适用于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起搏位点,但最迟激动部位起搏的优越性已被充分证实,同时应避免心肌瘢痕起搏。优化起搏间期可提高急性期心脏泵功能,但CRT优化程序简便性及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