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明华北平原东南部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徐麦33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9月30日(传统播期)、10月10日、10月20日和10月30日4个播期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产量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生物生长量、土壤含水率及产量的影响不同。不同时期播种冬小麦均能完成完整的生育进程,随播期推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呈加快趋势。分蘖前,冬小麦生长速度依次为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分蘖后,各播期生育进程逐渐趋于一致。迟播会抑制叶面积指数的增长,推迟越久抑制作用越明显,拔节期和乳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均依次为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播期差异对拔节期小麦干物质累积影响最大,10月10日、10月20日和10月30日播种的干物质总量分别较9月30日降低18.6%、37.9%和59.7%;成熟期穗重以10月30日最大,为22.10 g,分别较9月30日、10月10日和10月20日增加2.16 g、1.62 g和1.86 g。不同播期土壤含水率随生育时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率为22.0%~22.4%,依次为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9月30日。不同播期冬小麦产量为403.06~595.65 kg/667m2,以10月10日最高(595.65 kg/667m2),10月20日次之(586.05 kg/667m2),分别较9月30日提高3.59%和1.93%,表明播期推迟10~20 d,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10月30日产量最低(403.06 kg/667m2),较9月30日降低42.63%,表明过度推迟播期(30 d),冬小麦减产较为明显。【结论】适当推迟冬小麦播期,有利于提高产量,保持作物土壤含水率,冬小麦徐麦33号在华北平原东南部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