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GMM)探讨HIV/AIDS患者在ART过程中CD4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异质性,探讨不同变化轨迹亚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2019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开始ART、年龄≥15岁HIV/AIDS患者的基线和随访信息,采用LGMM模型识别CD4细胞计数的不同增长轨迹,根据AIC、BIC、aBIC等信息准则、Entropy值以及VLRT检验选择较优模型,采用Gray检验比较不同变化轨迹亚组患者的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的累积死亡率,采用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变化轨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HIV/AIDS患者14 293例,男性占80.95%。共随访56 615.41人年,随访中229例患者死亡,死亡密度为0.40/100人年,其中AIDS相关死亡98例,死亡密度为0.17/100人年,非AIDS相关死亡131例,死亡密度为0.23/100人年。LGMM模型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在ART过程中CD4细胞计数变化轨迹存在2个潜在亚组:“基线低水平-稳定增长组”(53.42%)(Class-1)和“基线高水平-快速增长组”(46.58%)(Class-2)。Gray检验显示不同CD4细胞计数变化轨迹亚组发生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的累积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Class-2发生AIDS相关死亡和非AIDS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Class-1的0.522倍(95%CI:0.273~0.999,P=0.049)和0.518倍(95%CI:0.289~0.930,P=0.028)。结论 LGMM模型可以识别HIV/AIDS患者在长期ART过程中CD4细胞计数变化趋势的异质性,“基线高水平-快速增长组”发生死亡风险低于“基线低水平-稳定增长组”。根据个体CD4细胞计数基线状况以及其长期变化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