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搬运与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建兵; 顾三军; 周子红; 赵继军; 冯德宏; 孙振中; 许亚军; 芮永军*; 殷渠东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 (05).

摘要

目的 比较骨搬运与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7年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骨搬运与诱导膜技术修复的89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58例,女31例;年龄13~74岁,平均38.0岁。按修复骨缺损方法不同分为骨搬运组(59例)和诱导膜技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骨不连及骨愈合时间、并发症和骨修复术后患肢功能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缺损原因、缺损类型、合并伤、病程、邻近关节功能、手术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骨搬运组临床愈合时间[(14.7±5.4)个月]、主要并发症发生率(50.8%)、次要并发症发生率(57.6%)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83.1%)均大于诱导膜技术组[(11.2±2.8)个月、16.7%、26.7%、30.0%],骨修复术后患肢功能评分[(86.4±5.0)分]低于骨诱导膜组[(88.8±4.9)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搬运和诱导膜技术均是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有效方法,但在骨愈合效果、并发症和功能恢复等方面诱导膜技术优于骨搬运。

  • 单位
    无锡市人民医院;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